此次展览是由龙门石窟研究院和安阳市文物局联合主办,安阳博物馆承办,开展三个月,已累计接待观众四万余人。这两座故都联合推出千年龙门石窟专题展,可谓古韵悠长。


资料图:龙门石窟研究院数字化展厅。(胡堃/摄)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
展览精选61套珍贵展品,生动展现了龙门石窟从百年前国宝流失的苦难经历到百年后国宝荣归的动人故事。主办方称,希望观众在领略龙门石窟造像艺术之美的同时,能够以史为鉴,激发文化自信。
据介绍, 此次展览以龙门石窟流散文物百年回归为主线,通过“乱世之殇:龙门石窟的盗凿劫掠”“盛世华章:流散文物的复位合璧”“掇菁撷华:包罗万象的艺术殿堂”“随山永固——龙门石窟的碑刻题记”四个单元。
值得关注的是,此展览特别设置“VR体验区”,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让观众沉浸式“走进”洞窟、与佛像“面对面”,直观感受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厚度。
这仅是龙门石窟研究院探索文物数字复位的一个缩影。
20世纪上半叶,龙门石窟遭遇大规模盗凿和破坏,大量珍贵文物流散海内外。近年来,龙门石窟研究院秉持流散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的创新发展理念,运用三维数字技术,使流散文物以多种方式跨越时空,身首合一。开拓流散文物“数字化回归”新路径,解决流散文物数字复位研究关键技术问题,完成数字复位。
通过策划举办流散文物成果专题展览、小程序、新媒体等多种形式,借助VR、AR、3D打印等多种技术手段,覆盖线下、线上、展馆、石窟现场,对龙门石窟流散文物复位成果进行展示传播。
龙门石窟研究院坚持在保障世界文化遗产安全的前提下,坚持社会效益优先,有效利用文物资源,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2024年11月2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主办的2024“亚太遗产实践者联盟”年会中,由龙门石窟研究院申报的“龙门石窟流散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等29个案例,入选2024年文化和旅游数字化创新示范优秀案例。
2025年3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开始施行,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强调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在文物保护中的作用,规定“国家加强文物保护信息化建设,鼓励开展文物保护数字化工作,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采集和展示利用。”顺应了现代科技发展趋势,为文物的长期保护、修复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力支持。
龙门石窟研究院正是通过文物保护数字化创新,让公众在龙门石窟的百年历史变迁中,感受昔日贫穷落后的中国不断走向繁荣昌盛、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用现代科技讲好“龙门故事”。(胡堃)